首页 > 诗文 > 诗文 > 翻译及注释

《心术》翻译及注释

宋代苏洵

  为将之道,当先治【zhì】心。泰山崩于【yú】前而色不变,麋鹿【lù】兴于左而目【mù】不瞬【shùn】,然后可以【yǐ】制利害【hài】,可以【yǐ】待敌【dí】。

译文【wén】:  作为将领的【de】原则,应当首先修养【yǎng】心性。必须做到【dào】泰山在眼【yǎn】前崩塌【tā】而【ér】面不【bú】改色,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,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,才可以【yǐ】对付【fù】敌【dí】人。

注释:  治【zhì】心:指【zhǐ】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【dǎn】略、意【yì】志和【hé】吃【chī】苦的精神【shén】等。麋:麋鹿,鹿【lù】类的【de】一种。左:附近。瞬:眨眼。制:掌握。

  凡兵上义;不义,虽利勿动。非一动之为利害【hài】,而他日【rì】将有【yǒu】所不【bú】可【kě】措手【shǒu】足也。夫惟义可以怒士,士以义怒【nù】,可与百战。

译文:  军事崇尚正义【yì】。如【rú】果不合【hé】乎正义【yì】,即【jí】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。并【bìng】非一动就有危害,而是因【yīn】为后【hòu】来将【jiāng】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。只【zhī】有正【zhèng】义【yì】能够激愤士气,用正【zhèng】义激愤士气,就可以投入一切【qiē】战斗。

注释:  上:通“尚”,崇尚。怒:激发。

  凡战之道,未【wèi】战养其财,将战养【yǎng】其力,既战【zhàn】养其气,既胜养其心。谨烽【fēng】燧,严斥堠,使【shǐ】耕者无所顾忌,所以养其【qí】财;丰犒而优游之,所【suǒ】以养其力【lì】;小胜益急,小挫益厉,所以养其气;用【yòng】人【rén】不尽其【qí】所欲为,所以养其心。故【gù】士【shì】常蓄其怒【nù】、怀其【qí】欲而不尽。怒【nù】不尽则有馀勇,欲不尽则有馀【yú】贪【tān】。故虽并【bìng】天下,而士不厌兵,此黄帝之【zhī】所以七十战而兵不【bú】殆也【yě】。不养其心,一战而【ér】胜,不【bú】可用矣。

译文:  作【zuò】战的措【cuò】施大致【zhì】是:当战争尚未【wèi】发生的【de】时候,要【yào】积蓄财【cái】力;当战争即【jí】将【jiāng】发生的【de】时【shí】候,要培【péi】养战【zhàn】斗力【lì】;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【hòu】,要培养士气【qì】;当【dāng】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【shí】候,就【jiù】要修养心性。小心【xīn】谨慎地设【shè】置报警的烽火,严【yán】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,使农民【mín】无所顾忌,安心耕【gēng】种,这就是【shì】积蓄财力的做法。用丰【fēng】盛的酒食等【děng】物慰劳【láo】战士,让【ràng】他们【men】悠【yōu】闲自【zì】在【zài】,养精蓄锐,这就是培养【yǎng】战斗力的做法。取【qǔ】得小的胜利【lì】,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;受【shòu】到小的挫折,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,这就是培【péi】养士气的做法。使【shǐ】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【men】完【wán】全实现自【zì】己的【de】欲望,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。所以战士们【men】常常积蓄着怒气,心中怀有欲望却【què】不能完全实现。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【jiù】有余勇【yǒng】可贾,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【jiù】将继续追求,所以即【jí】使吞并了天下,战士也不厌恶打仗。这就是黄帝的军【jun1】队经历【lì】了七【qī】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。如果不修【xiū】养心【xīn】性,战士【shì】们打了一【yī】次【cì】胜仗后就不能继【jì】续作战【zhàn】了【le】。

注释:  烽燧:即烽火,古代边防报【bào】警的【de】信号。白天放【fàng】烟叫“烽”,夜间燃火【huǒ】叫“燧”。斥堠【hòu】:古代用来瞭望【wàng】敌情的土【tǔ】堡,这里【lǐ】指放【fàng】哨、瞭望。犒:犒赏,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【láo】将士。优游:闲暇自【zì】得的样子。挫:挫【cuò】折,这里指打了【le】败仗。厉:激励。并天下【xià】:兼并天下。黄帝:传说中我国中原各族【zú】的共同【tóng】祖【zǔ】先。相传【chuán】曾在战争中多次取【qǔ】胜,打败了【le】炎帝、蚩【chī】尤【yóu】,成为部落联盟【méng】的领袖。殆【dài】:通【tōng】“怠【dài】”,懈【xiè】怠。

  凡将【jiāng】欲智而严,凡士欲愚【yú】。智则不可测,严则【zé】不可犯,故士皆委【wěi】己而听命,夫安得不愚?夫惟【wéi】士愚【yú】,而后【hòu】可与之【zhī】皆死【sǐ】。

译文:  将领【lǐng】要【yào】聪【cōng】明而严厉,战士要愚昧。聪明就不可【kě】预测,严厉就不【bú】可冒【mào】犯,所以【yǐ】战士【shì】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【tīng】从命令,怎【zěn】么【me】能不【bú】愚昧呢?惟其战士愚【yú】昧,然后才能跟他们【men】一道舍生忘死【sǐ】。

注释:  智:有智慧。严:有威严。欲:应该。委:委屈。

  凡兵【bīng】之【zhī】动,知敌之主,知敌之将,而后可以动于险。邓艾缒【zhuì】兵【bīng】于蜀中,非【fēi】刘禅【chán】之庸,则百万之师【shī】可以坐缚,彼固有所侮而动也。故古之贤将,能以兵尝敌,而又以敌【dí】自尝,故去【qù】就可以【yǐ】决。

译文:  大凡出动军队,要【yào】了解敌方的【de】君主,了【le】解敌方【fāng】的将领【lǐng】,然后才能够在危【wēi】险的地方出兵。魏将【jiāng】邓艾率兵伐【fá】蜀汉,从阴平小【xiǎo】道行无【wú】人之地七【qī】百【bǎi】余里,用绳子拴【shuān】着士兵【bīng】从山上坠下深谷,如果不是蜀汉后主【zhǔ】刘禅【chán】昏庸无能【néng】,那么百万大【dà】军也可以坐而【ér】捆绑擒获。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,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。因此,古代的良将【jiāng】,能用【yòng】大【dà】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、虚实,同时【shí】也用【yòng】敌人【rén】的反应【yīng】来衡量自己【jǐ】,这样【yàng】就可以决定行【háng】动方针【zhēn】了【le】。

注释:  邓艾缒兵于蜀中:邓【dèng】艾,三国时魏国的将领,魏元帝景元四年(263年),他率兵从一【yī】条艰险的山【shān】路进攻蜀【shǔ】汉,山高【gāo】谷【gǔ】深,士兵都用绳【shéng】子【zǐ】系【xì】着【zhe】放下山去【qù】,邓艾自己【jǐ】也用毡布裹着身体,滑下【xià】山去。缒,系在绳子上放下去。刘【liú】禅【chán】:三国时【shí】蜀【shǔ】后主,小名阿斗,刘备之子,公元223年至263年在【zài】位。侮:轻视、轻侮。尝:试探【tàn】,检【jiǎn】验【yàn】。

  凡主将之道,知理而后【hòu】可以【yǐ】举兵,知势而后【hòu】可【kě】以加兵【bīng】,知节而后可以用兵。知理则【zé】不屈【qū】,知势则【zé】不沮,知节则不【bú】穷。见小利不动,见小患不【bú】避,小利【lì】小【xiǎo】患,不足以辱【rǔ】吾技【jì】也,夫然后有以【yǐ】支大利大患【huàn】。夫惟养技而自爱者【zhě】,无敌于天下。故一【yī】忍可以支百勇,一【yī】静可以制百动。

译【yì】文:  作为【wéi】主将的原则是:明白道理然后可【kě】以出兵,了解形势然【rán】后【hòu】可以增兵【bīng】,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。明【míng】白道理就不会屈服,了解形势【shì】就不会丧气,懂得节制【zhì】就【jiù】不【bú】会困【kùn】窘。见了【le】小利益不【bú】轻举【jǔ】妄动,遇上【shàng】小祸难不回避。小利【lì】益、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【wǒ】的本领,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、大祸难。只有善于蓄【xù】养本【běn】领又爱【ài】惜自己军队的人,才无敌于天下。所以【yǐ】一【yī】忍【rěn】可以【yǐ】抵御百勇【yǒng】,一静可以控制【zhì】百动【dòng】。

注释:  节:节【jiē】制。沮:沮丧。辱:玷污。技:本【běn】领。支:经得起,对【duì】付得了【le】。

  兵有长短【duǎn】,敌我一也。敢问:“吾之所长【zhǎng】,吾出而【ér】用之,彼将不与吾校【xiào】;吾之【zhī】所短【duǎn】,吾蔽而【ér】置之,彼将强与吾【wú】角,奈何?”曰:“吾【wú】之所短,吾抗而暴【bào】之,使之疑而【ér】却【què】;吾之所长,吾阴【yīn】而养之,使【shǐ】之狎而【ér】堕其中。此用长【zhǎng】短之术也。”

译文【wén】:  军队自有长【zhǎng】处和短处【chù】,无论敌【dí】我都如此。请问:我方的长处,我拿出来运【yùn】用【yòng】,敌【dí】人却不与【yǔ】我较量;我【wǒ】方的短【duǎn】处,我隐蔽起【qǐ】来,敌人却竭力【lì】与【yǔ】我对抗,怎么办呢?回答道:我方的短处,我故意显露出来,使敌人心生疑【yí】虑而退【tuì】却;我方的长处,我暗【àn】中隐蔽起【qǐ】来,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【quān】套。这就是灵活【huó】运用自【zì】己的【de】长【zhǎng】处和短处的方法【fǎ】。

注释:  校【xiào】:较量。角:角【jiǎo】斗。抗:高,引申【shēn】为【wéi】突出地。暴:显露【lù】。却:退。狎:轻忽。堕【duò】:落。

  善【shàn】用兵者,使之无【wú】所顾,有所恃。无所顾,则知【zhī】死之【zhī】不足惜【xī】;有【yǒu】所恃【shì】,则知不至【zhì】于必【bì】败。尺箠当猛虎,奋呼而【ér】操【cāo】击;徒手遇【yù】蜥蜴,变【biàn】色而【ér】却步,人之情也。知此者,可以【yǐ】将矣。袒裼而案剑,则乌获不敢逼;冠【guàn】胄衣【yī】甲,据兵而寝,则童子弯弓杀【shā】之矣。故善用兵者以【yǐ】形固。夫能以形固,则【zé】力有馀矣。

译文:  善于【yú】用兵打仗的人,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【jì】但有所【suǒ】依靠。战士们没有【yǒu】什么顾忌,就知道牺【xī】牲了也不值得可惜;有所依【yī】靠【kào】,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【shī】败。手握一【yī】尺长的【de】鞭子,面对着猛虎【hǔ】,敢于奋力呐【nà】喊而挥鞭打击;空着【zhe】手遇上了【le】蜥蜴,也会【huì】吓得面容变色【sè】连连后退【tuì】,这是人之常【cháng】情。懂得这个道理【lǐ】,就可以带【dài】兵了。假如【rú】赤身【shēn】露臂但手握着剑【jiàn】,那大力【lì】士【shì】乌获也不敢逼【bī】近;要是头戴【dài】着【zhe】盔,身穿铠甲【jiǎ】,靠着武【wǔ】器而睡觉,那小童也【yě】敢【gǎn】弯弓射【shè】杀了。所以善于用兵打【dǎ】仗的人,利用【yòng】各【gè】种条【tiáo】件来巩固自己;能够【gòu】利用各种条件【jiàn】来巩固自己,那就威力【lì】无穷了。

注释:  蜥蜴:一种爬行动物,形【xíng】似壁虎【hǔ】,俗称【chēng】“四脚蛇”。袒裼:脱衣露体。乌获:战国时秦国的【de】大力士,相【xiàng】传能力举千钧。冠胄【zhòu】衣【yī】甲:戴着头盔【kuī】,穿【chuān】着铠甲。胄,盔。冠、衣【yī】,都【dōu】用作动词。据兵:靠着兵器【qì】。以形固:指利【lì】用各【gè】种有【yǒu】利形势【shì】来巩【gǒng】固自己【jǐ】。以,凭借,利用。形,各种【zhǒng】有利的形式和条件。固【gù】,巩固。

苏洵简介

唐代·苏洵的简介

苏洵

苏洵(1009年-1066年),字明【míng】允,汉族【zú】,眉州眉山【shān】(今属四【sì】川眉【méi】山人)。北宋文学家,与其子苏轼、苏辙【zhé】合称“三苏”,均【jun1】被列入“唐宋【sòng】八大家【jiā】”。苏洵长于散文,尤擅政论,议论明畅,笔势雄健,有《嘉祐集》传世。

...〔 ► 苏洵的诗(55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