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人 > 唐代诗人 > 刘禹锡

刘禹锡简介

刘禹锡 刘禹锡(772-842),字【zì】梦得【dé】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【jí】洛阳,唐朝【cháo】文学【xué】家,哲学【xué】家,自【zì】称是汉中山靖王【wáng】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【zhèng】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【dài】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【zhī】称。他【tā】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【xué】相传【chuán】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【xīn】,是王叔文派政【zhèng】治革新活【huó】动的【de】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【gé】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【nán】常德)。据湖南常【cháng】德【dé】历史学家、收藏【cáng】家周【zhōu】新国先【xiān】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 ...〔► 刘禹锡的诗文(654篇)刘禹锡的名句(44条)

主要成就

唯物主义倾向
 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【jù】有鲜明的唯物【wù】主义倾向。主要著【zhe】作是《天论》三篇。在宇宙论方面,他的【de】唯物主义【yì】思【sī】想比柳宗元更进步。关于【yú】自【zì】然与人的关系,刘禹锡提出了天【tiān】与人【rén】“交相胜,还相用【yòng】”的观点,具【jù】有积极的进取精神。他认为,人之所以产生【shēng】唯心主义思想,是与社会现实【shí】有密切关【guān】系的。“法大【dà】行”的时候【hòu】,社会【huì】上“是【shì】为【wéi】公是,非【fēi】为公非”,人们就不会【huì】产生祸福【fú】来【lái】自天命的思想;“法大弛”的时候,社【shè】会上【shàng】是【shì】非颠倒,人【rén】不能胜天,天命论就在人间得到了宣【xuān】扬的条件;“法【fǎ】小弛”的时候,社会【huì】上是非不清,人们【men】就【jiù】会对天【tiān】命将信将疑。刘禹锡用【yòng】社会实【shí】践解释【shì】天命论产生的根【gēn】源,是在认识【shí】论方面的【de】一个【gè】重大【dà】贡【gòng】献。这也是刘禹锡对有神论社【shè】会根源的看法。他认为,在法大行【háng】的社会里,是为公是,非为公非,蹈道必【bì】赏,违【wéi】善【shàn】必【bì】罚【fá】,人们就会说,祸福决定于人的行为【wéi】,与天没有【yǒu】关系。在法大弛的社会【huì】里【lǐ】,是非颠倒过来,赏恒在佞,罚【fá】恒【héng】在直,人们对不合【hé】理【lǐ】的现象找不到解释,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【zhī】于【yú】天【tiān】。他又【yòu】认为,当“理明【míng】”时,人们就【jiù】不【bú】会【huì】讲“天命”;当“理【lǐ】昧”时,就不会【huì】不讲天命。刘禹【yǔ】锡【xī】从法【fǎ】弛和【hé】理昧来解释有神论产生【shēng】的根源,可谓见解独到【dào】,他指出神是【shì】人在一定条件下创【chuàng】造出来的,是具有积【jī】极意义【yì】的。他在所【suǒ】写的《天论【lùn】》三篇中,力求把柳宗【zōng】元与韩愈的论战深入下【xià】去【qù】,进一步【bù】探索天人关系【xì】问【wèn】题。他认为,“大凡【fán】入形器者,皆有能有不能【néng】。天(自然),有形【xíng】之大者【zhě】也;人,动物之尤者也【yě】。天之【zhī】能,人固不能也;人之能,天亦有所不能也”。天与人各有其自【zì】身【shēn】的自然【rán】特点,“交相【xiàng】胜”,“还相用”。人虽不能干预自【zì】然界的职能和规律,但却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。

尊重自然规律
  刘禹锡以自然【rán】科学【xué】为根据,补充了柳宗元的自【zì】然观。在对自然界的认【rèn】识方【fāng】面【miàn】,刘禹【yǔ】锡认为整个自然界【jiè】充满了有形的物【wù】质实体,天地之【zhī】内不存在无形的东西。他批驳了魏【wèi】晋玄学和佛教、道教【jiāo】关于“空”、“无”是宇宙本【běn】原的理论,认为“空”是一【yī】种特殊的物【wù】质形态,“空”不能超越【yuè】物质形体而独立存在。这是对中【zhōng】国【guó】古代【dài】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【dà】发展。在【zài】关于宇宙万物的生成【chéng】和【hé】发展方面,他【tā】认为万物的生长、发展是一种自然过程,动植物和人类【lèi】是天【tiān】地阴阳之气交互作用产生的。他还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有一定规律【lǜ】,宇宙万【wàn】物是在互相矛盾和互相依存中【zhōng】无穷地【dì】运【yùn】动【dòng】发【fā】展着的。他据此建立了【le】天人关系学【xué】说,指出【chū】天地【dì】万物各【gè】有其不【bú】同【tóng】的职能和作用。自然界的职【zhí】能在于生长繁殖万物,万物在生杀、壮【zhuàng】健、衰老的自然发展过程中,遵【zūn】循强胜弱败的【de】竞争规【guī】律;人的职【zhí】能【néng】在【zài】于【yú】利用【yòng】自然【rán】规【guī】律和自然【rán】界所【suǒ】提供的物质资料,进【jìn】行各种生产活动【dòng】,向自然【rán】界谋【móu】取【qǔ】人们生【shēng】活的需【xū】用品。刘【liú】禹【yǔ】锡提出:“天【tiān】之【zhī】所【suǒ】能者,生万物也;人之所能者【zhě】,治万物也。”(《天论》上)他【tā】认为天不能【néng】干【gàn】预人类社会的“治”或“乱”,人也【yě】不能改变自然界的【de】运【yùn】动【dòng】规律【lǜ】。他还以科学知识【shí】为【wéi】根据,宣传无神论【lùn】,批判有神论。

人物生平

早年生活
  刘【liú】禹锡【xī】,其祖先为汉景【jǐng】帝贾夫【fū】人【rén】之子刘【liú】胜,七代祖刘亮,事【shì】北朝【cháo】为冀州【zhōu】刺史散骑常侍,随北魏孝文帝迁【qiān】都洛阳。父亲刘【liú】绪,为避安史之乱,迁居苏州。刘禹锡【xī】生【shēng】于大历七年【nián】(772年),其父、祖均【jun1】为【wéi】小官僚,父刘绪曾【céng】在江南【nán】为官,刘禹锡并在【zài】那【nà】里度过了青少年【nián】时期。他【tā】很小【xiǎo】就开【kāi】始学习儒家【jiā】经典和吟诗【shī】作赋,既聪明又勤奋,在做诗方面【miàn】,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【jiǎo】然、灵澈的熏陶指点。

  贞【zhēn】元六年(790年)十九岁前后,刘禹锡游学洛阳、长安,在【zài】士【shì】林中获【huò】得很【hěn】高【gāo】声誉。

  贞【zhēn】元【yuán】九年(793年),与柳宗元【yuán】同榜进士及第【dì】,同年登博学鸿词科。两【liǎng】年后再【zài】登吏【lì】部【bù】取【qǔ】士科,释褐为太子校【xiào】书【shū】,不久丁忧居家。贞元十六【liù】年(800年【nián】),杜【dù】佑【yòu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【dù】,辟刘禹锡为掌【zhǎng】书记。后随杜佑回扬州,居幕【mù】期间代【dài】杜佑撰表状甚多。

  贞元十【shí】八年(802年【nián】),调【diào】任京【jīng】兆府渭南县主【zhǔ】簿,不久迁监【jiān】察御史。当【dāng】时,韩愈、柳宗元均【jun1】在御史台任职,三人结为好【hǎo】友,过从【cóng】甚密。

贬谪生涯
  贞【zhēn】元二【èr】十【shí】一年(805年)正月,唐德宗卒,顺宗【zōng】即位。原太子侍读王叔文、王伾素有【yǒu】改革弊政之志,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。刘禹锡与王叔文相【xiàng】善【shàn】,其才华【huá】志向尤受叔文器重,遂被【bèi】任为【wéi】屯田【tián】员外郎、判【pàn】度支盐铁案,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【guǎn】理。这【zhè】段时间【jiān】刘【liú】禹锡政治【zhì】热情极为高涨【zhǎng】,和【hé】柳宗元一道【dào】成为革【gé】新【xīn】集团的核心人物。“二王刘【liú】柳【liǔ】”集团在短短的执【zhí】政期间采【cǎi】取【qǔ】了不【bú】少具【jù】有进步意义的措施,但由于改革【gé】触【chù】犯了藩【fān】镇、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,在保【bǎo】守势力的联【lián】合反扑下,很快宣【xuān】告失【shī】败【bài】。顺宗【zōng】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,王叔文赐死,王丕【pī】被贬后病亡,刘禹锡与柳宗【zōng】元等八人先【xiān】被贬为远州刺史,随【suí】即加【jiā】贬为远【yuǎn】州司马。这就【jiù】是历【lì】史上著名【míng】的“八司马事件【jiàn】”。行【háng】至江【jiāng】陵,再贬连州(今广东连州市)刺史。同【tóng】时【shí】贬【biǎn】为远州司【sī】马【mǎ】的【de】共八人,史【shǐ】称“八司马”。

  元【yuán】和九年十二【èr】月(815年2月),刘禹锡与【yǔ】柳宗元等【děng】人一起奉召【zhào】回京。

  元和十一年【nián】三月(817年2月),刘禹锡写了《元【yuán】和十一年,自朗州召至京【jīng】,戏赠看花诸君【jun1】子》诗,得罪执政,被外放为连州【zhōu】刺史。刘禹锡被贬在【zài】朗州前后近十【shí】年。其间创【chuàng】作了大量寓言诗,表达【dá】了对当朝权【quán】贵的极大不满,又写了许【xǔ】多赋【fù】来表【biǎo】达【dá】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。由于接【jiē】触【chù】当【dāng】地民间歌谣,从中【zhōng】吸取了营养,他的诗【shī】歌创作表【biǎo】现出一些新的【de】特点。在此期间,他还【hái】写了多【duō】篇哲【zhé】学论文,最重要【yào】的便是与柳【liǔ】宗元《天说【shuō】》相呼应【yīng】的《天论》三篇。

  元和九【jiǔ】年(814年【nián】)十二月,他才与柳【liǔ】宗【zōng】元等人【rén】奉诏【zhào】还京。但不【bú】久又【yòu】被贬谪到更【gèng】远的播州去当刺史,幸有裴度、柳宗元诸人【rén】帮助,改为连州刺【cì】史。刘【liú】禹锡在连州近五年。

  元和十四年(819年)因母丧才得以离开。

  长庆元年【nián】(821年)冬,刘禹锡被任【rèn】为夔州(今四【sì】川奉节【jiē】县)刺史。

  长庆四年(824年)夏,调任和州(今安徽和县)刺史。

  宝历二年【nián】(826年)奉调回洛阳,任职于【yú】东都尚【shàng】书省。从初【chū】次被贬到【dào】这时,前后共历【lì】二十【shí】三年。

晚年生活
  大和元年,刘禹【yǔ】锡【xī】任东都尚书。次年回朝任【rèn】主客郎中写了《再游玄都观绝【jué】句》,表现了【le】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。以【yǐ】后历官苏州、汝州、同州刺【cì】史。从开成【chéng】元【yuán】年(836年)开始,改任【rèn】太【tài】子宾客【kè】、秘书监分司【sī】东都【dōu】的闲职【zhí】。

  会【huì】昌元年【nián】(841年),加检【jiǎn】校【xiào】礼部【bù】尚书衔。世称刘宾客、刘尚【shàng】书。刘【liú】禹锡【xī】晚年到洛阳,与朋友白居易、裴度、韦庄等【děng】交游赋诗,唱和对【duì】吟,生活闲适,和白居易留有【yǒu】《刘白唱和集【jí】》、《刘白吴洛寄和卷【juàn】》,与【yǔ】白【bái】居易,裴度留有《汝【rǔ】洛集》等【děng】对吟【yín】唱【chàng】和佳作。此后,他历任集【jí】贤殿学士、礼部郎中、苏州刺史【shǐ】、汝州刺吏、同州刺史【shǐ】,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【sī】东【dōng】都。

  会昌【chāng】二年(842年)病卒于洛阳【yáng】,享【xiǎng】年七十一岁。死后被【bèi】追【zhuī】赠为【wéi】户部尚书,葬在河南荥阳(今郑【zhèng】州荥阳【yáng】)。

陋室铭

唐代刘禹锡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【zài】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【wéi】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【cǎo】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【hóng】儒【rú】,往【wǎng】来无白丁【dīng】。可【kě】以调素琴,阅金【jīn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【àn】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【lú】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何【hé】陋之有?

西塞山怀古

唐代刘禹锡

王濬楼船下益州,金陵王气黯然收。

千寻铁锁沉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头。

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

唐代刘禹锡

宿习修来得慧根,多闻第一却忘言。

自从七祖传心印,不要三乘入便门。

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

唐代刘禹锡

碧玉孤根生在林,美人相赠比双金。

初开郢客缄封后,想见巴山冰雪深。

聚蚊谣

唐代刘禹锡

沉沉夏夜兰堂开,飞蚊伺暗声如雷。

嘈然歘起初骇听,殷殷若自南山来。

竹枝词九首

唐代刘禹锡

白帝城头春草生,白盐山下蜀江清。

南人上来歌一曲,北人莫上动乡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