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杜甫的诗 > 悲青坂

悲青坂

[唐代]:杜甫

我军青坂在东门,天寒饮马太白窟。

黄头奚儿日向西,数骑弯弓敢驰突。

山雪河冰野萧瑟,青是烽烟白人骨。

焉得附书与我军,忍待明年莫仓卒。

悲青坂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  我军【jun1】驻【zhù】扎【zhā】在武【wǔ】功县东门外【wài】的青【qīng】坂【bǎn】,天气严寒,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。黄头的奚兵【bīng】每天向西推进,只有【yǒu】几个骑兵,居然敢弯弓射箭向【xiàng】我军【jun1】冲【chōng】击。这【zhè】时,山上【shàng】是雪,河中有冰,旷野【yě】里一片萧【xiāo】瑟气象。青【qīng】的是【shì】报警的【de】烽烟,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。怎么【me】能托人带个信给我【wǒ】军【jun1】,嘱咐他们【men】暂时忍耐一下,等到明年再来反攻,千万不要【yào】急【jí】躁。

注释

东门:指青坂所属的县城东门。

太白窟:秦岭主峰,位于今【jīn】天的陕西武功、太白诸县。这【zhè】里说【shuō】青坂【bǎn】在太【tài】白窟,山高天寒【hán】,饮马困难,条【tiáo】件极为艰苦【kǔ】。

黄头奚儿:安禄山的军队里有很多是奚、契丹的部族。

日向西:一天天向西推进。青坂在陈陶以西。

驰突:飞骑冲击突破,形容勇于战斗。

山雪河冰:雪、冰都是动词,指山上积雪,河水结冰。

野萧瑟:指寒风凄厉。

⑧烽烟:烽火,军事告急的信号。

焉得附书:怎能够托书信。

仓卒:仓促。

悲青坂创作背景

 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(756年)房琯两次【cì】战役大【dà】败,死【sǐ】伤了四万余【yú】人,残【cán】余【yú】者不过几千人。这时杜甫沦陷【xiàn】在长安城中,听到这【zhè】一消息,便【biàn】写了《悲陈【chén】陶》《悲青坂》两首【shǒu】诗。这两首【shǒu】诗所反映的都是这次唐【táng】军惨败【bài】的事实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【běi】京:人【rén】民文学出版【bǎn】社,1998:9-21

悲青坂鉴赏

  此诗中【zhōng】“数骑”和“敢”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。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【zhuàng】和【hé】官【guān】军的怯弱。“青是烽烟白人骨”这一句,本【běn】来应该【gāi】说“青是烽烟,白是【shì】人骨”。缩成七言句【jù】只好省略一【yī】个“是【shì】”字。《同谷歌》有一【yī】句“前飞【fēi】鴐【gē】鹅后鹙鶬”,本来是“前【qián】飞鴐鹅,后飞鹙鶬”。省略了一个“飞”字。又《李潮八【bā】分【fèn】小篆歌》有一句“秦【qín】有李斯汉蔡邕”,省略【luè】了【le】一个“有【yǒu】”字。这种句法,仅【jǐn】见于七言古诗,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。七言【yán】律诗【shī】中也少【shǎo】见。“青是烽【fēng】烟白人【rén】骨【gǔ】”止是【shì】一【yī】个【gè】描写句【jù】,“白人【rén】骨”还属于夸张【zhāng】手法。阵亡士兵的尸体暴【bào】露【lù】在【zài】荒野里【lǐ】,至少要【yào】几个【gè】月才剩【shèng】一堆白骨。杜甫此句,只表现“尸【shī】横遍野”的【de】情【qíng】景。他有【yǒu】一【yī】首《释闷【mèn】》诗,其【qí】中有【yǒu】一联道:“豺狼塞路人【rén】断绝,烽火照夜尸纵横。”也是写战后的原野,它和“青是烽【fēng】烟白【bái】人骨”是同一【yī】意境的两种写法。

  此诗第二联写安【ān】禄山部【bù】队的强悍,第三【sān】联是其【qí】后果,所以写官军死亡之惨。而在叙【xù】述【shù】同一事件的另一首诗《悲陈陶》里,第二联写官军士气怯弱,无【wú】战斗力;第三联是【shì】其后果,所【suǒ】以写“群胡”的飞【fēi】扬跋【bá】扈。可【kě】见杜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【xiě】同一事件的艺术【shù】手法。第四联是写【xiě】被困在【zài】长【zhǎng】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。陈陶斜一败之后,长安城中的【de】人民在痛哭【kū】之馀,还希【xī】望官军马上再来反攻。可是【shì】在青坂再败【bài】之后,人【rén】民知道敌我【wǒ】兵【bīng】力相【xiàng】差甚远,只得放弃“日夜更望官军至”的念头。杜甫在长安城【chéng】中【zhōng】,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,心中【zhōng】非常焦急。而只好设想【xiǎng】托人带信给【gěi】官军,希【xī】望【wàng】他们好【hǎo】好【hǎo】整顿兵力,待明年【nián】再【zài】来【lái】反攻。这两首【shǒu】诗的结【jié】尾句【jù】深【shēn】刻【kè】地表现了【le】人民对一【yī】再【zài】成败的官军【jun1】的【de】思想感情的合于逻【luó】辑的转变。

  《杜诗镜【jìng】铨》引用【yòng】了邵子湘【xiāng】的评语云:“日【rì】夜【yè】更望官军至,人情如此【cǐ】;忍待【dài】明年莫仓卒,军机如此。此杜之所【suǒ】以为诗史也。”这个评语,反映出邵子湘认为两个【gè】结句【jù】有矛盾【dùn】,因此他把《悲【bēi】陈陶【táo】》的结【jié】句说是人民的感情如此;把【bǎ】《悲【bēi】青【qīng】坂》的【de】结句说是军事形势有这样的【de】需要。他以为这样【yàng】讲可【kě】以解释矛盾。其实是似是而【ér】非。要知道【dào】,“军【jun1】机如此【cǐ】”,也同样【yàng】是长安城中【zhōng】人民听到青【qīng】坂之败以后的认识和【hé】感情。杜【dù】甫写的正【zhèng】是人民思想感情【qíng】的【de】转变,根【gēn】本不能以为两首诗的结【jié】句有矛盾。

杜甫简介

唐代·杜甫的简介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【zì】子美【měi】,自号【hào】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【bù】”、“杜少【shǎo】陵”等,汉族,河南【nán】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【rén】,唐代伟大的【de】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【chēng】“李杜【dù】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【wèi】诗人李商隐与【yǔ】杜牧即“小李杜【dù】”区别开来【lái】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【chēng】“大李【lǐ】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【rén】格高尚,他的约【yuē】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【zhàn】,在【zài】中【zhōng】国古典【diǎn】诗歌中备受推【tuī】崇,影响深【shēn】远【yuǎn】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...〔 ► 杜甫的诗(1134篇)

猜你喜欢

平时兄弟间十三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

宋代张栻

子行日以远,我思日以长。

政或少閒暇,书来不可忘。

遣兴

元代贝琼

我住云间【jiān】今四【sì】秋,恰如杜甫在秦州。赋诗黄耳【ěr】冢前去,打鼓【gǔ】白【bái】龙【lóng】潭上游。

暮景飞腾如过翼【yì】,此身浩【hào】荡一虚舟。黄尘九陌绕【rào】车盖,且伴老翁随海【hǎi】鸥。

入奏行,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

唐代杜甫

窦侍御,骥之子,凤之雏。年未三十忠义俱,骨鲠绝代无。
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,置在迎风寒露之玉壶。
蔗浆归厨金碗冻,洗涤烦热足以宁君躯。

离维扬

宋代宋伯仁

不为鲈鱼忆故乡,只缘心事近重阳。

鬓丝添得三分白,空被黄花笑一场。

黄柑

宋代邵伯温

果山仙果秀天香,处处圆金树树黄。

书后欲题三百颗,满林犹待洞庭霜。

题浯溪

宋代曾丰

千古一碑得人爱,来书【shū】碑后几【jǐ】前辈。相颉颃甚曾不饶,自【zì】混融之【zhī】了无【wú】碍【ài】。

太平天【tiān】子狃开元,驯致马嵬悔何逮。桑【sāng】阴未徙【xǐ】宗【zōng】庙安,储皇功岂【qǐ】不云【yún】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