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夹的成语

有关夹的成语

有关夹的成语共收录19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内外夹攻从里、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。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一折:“那其间内外夹攻,方能取胜。”
字夹风霜夹:夹杂、搀杂。字句里夹杂着风霜。比喻文章森严而有力。晋·葛洪《西【xī】京【jīng】杂记》:“淮南王刘安著《鸿烈【liè】》二十一篇,鸿大也,烈明也,言大明礼教,号《淮【huái】南【nán】子》,一【yī】曰【yuē】《刘安子》。自云:‘字中【zhōng】皆夹风霜。’”
汗流夹背同“汗流浃背”。清·昭【zhāo】槤【lián】《啸亭杂录【lù】·阿文成相度》:“陪臣汗流【liú】夹背【bèi】,出谓人曰:‘此诚宰相语。’”
夹枪带棒指言语中暗藏讽刺。清【qīng】·曹雪芹《红【hóng】楼梦【mèng】》第三十【shí】一回:“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。又不像是恼我,又不像是恼二爷,夹【jiá】枪【qiāng】带棒,终久【jiǔ】是个什么主意?”
夹枪带棍形容说话带刺,并牵涉旁人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【lóu】梦》第31回【huí】:“姑娘【niáng】倒寻【xún】上我的晦气!又不像【xiàng】是恼我,又【yòu】不像是恼二【èr】爷,夹枪【qiāng】带棍,终久是个甚么主意?”
拿粗夹细比喻惹事生非。
夹板医驼子比喻只顾这一方面,不顾那一方面。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艺术》:“譬如有人卒患脊偻,诸医疗【liáo】治。医以酥涂,上下著板【bǎn】,用力痛【tòng】压【yā】,不【bú】觉双目一时并出。脊虽得直,命不【bú】得存。”
夹袋中人物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。宋·朱熹《五朝名臣【chén】言【yán】行录·丞相许【xǔ】国吕文【wén】穆公》:“公夹袋中有册子,每四方人替罢谒【yè】见,必问其有何人才。”
里外夹攻从里、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。《新【xīn】五代史 吴越世家》:“乃取【qǔ】其军号,内外【wài】夹攻,号令相【xiàng】应,淮人以为【wéi】神,遂【suí】人败之【zhī】。”
内外夹击夹:从两方面来的。从里、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。郭沫若【ruò】《洪波曲》第五章:“台儿庄正面之敌,经我军于【yú】六日夜开始【shǐ】总攻【gōng】,内外【wài】夹击……尚【shàng】据【jù】险顽抗,战况之【zhī】烈,空前【qián】未【wèi】有。”
夹道欢呼夹道:排列在道路两旁。形容欢迎的人们特别高兴或敬仰。清·文【wén】康《儿女【nǚ】英雄传【chuán】》第36回:“一个个扶【fú】老携幼【yòu】,抱女携男,都【dōu】来夹道欢呼的站在两旁。”
缠夹不清缠夹:纠缠夹杂。杂七杂八搅在一起,弄不清楚。鲁迅《孔【kǒng】乙己》:“外面的【de】短衣主顾,虽然容易【yì】说话,但唠唠叨叨缠【chán】夹不【bú】清【qīng】的也很不少【shǎo】。”
首尾夹攻夹:从两个相反方面来的。前后两方面同时攻击。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【yì】》第90回:“乾【qián】佑遣将,率精【jīng】骑数万,从山南转出官军【jun1】之【zhī】后,首尾夹攻,官军骇乱,大败而【ér】奔。”
腹背夹攻腹背:比喻前后两面。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。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41回:“进兵潍【wéi】县【xiàn】西境【jìng】,抄入【rù】青岛背后【hòu】,以便【biàn】腹背夹攻。”
夹七夹八指说话东拉西扯,混杂不清。明【míng】 冯【féng】梦龙《醒世恒言【yán】》:“朱世远【yuǎn】原有怕婆【pó】之病,凭他夹七夹八,自骂自止,并不敢开言。”
欺瞒夹帐营私舞弊。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【chuán】》第64回:“这是【shì】众人【rén】的事,万一有甚差池,他众人【rén】们只【zhī】说【shuō】我【wǒ】里头有什么欺瞒夹帐【zhàng】的勾【gōu】当。”
受夹板气夹在中间受气,两头不讨好。凌力【lì】《少年天【tiān】子》第一章:“福临满【mǎn】脑门冒火,感到他在受夹板气【qì】。”
受夹板罪夹在中间受罪,两头不讨好。
夹袋人物旧指当权者的亲信或存记备用的人。《宋史·施【shī】师点传》:“师【shī】点惓惓【juàn】搜访人【rén】才,手书置【zhì】夹【jiá】袋中。谓【wèi】蜀去朝廷远,人才难以自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