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áoluò

炮烙


拼音páo luò
注音ㄆㄠˊ ㄌㄨㄛˋ

炮烙

词语解释

炮烙[ páo luò ]

⒈  原作“炮格”,古【gǔ】时的一种【zhǒng】酷刑。把人绑在烧【shāo】红的铜柱上【shàng】烫死。

闻左公被炮烙,旦夕且死。——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an ancient cruel torture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炮格”。

⒉  相传是 殷纣王 所用的一种酷刑。

《荀子·议兵》:“紂 刳 比干,囚 箕子,为炮烙刑。”
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百姓【xìng】怨望而诸侯【hóu】有畔者,於是 紂 乃重刑辟,有炮【pào】格之法。”
裴駰 集解【jiě】引【yǐn】《列女传》:“膏铜柱,下加之【zhī】炭,令有罪者行【háng】焉【yān】,輒堕【duò】炭中。 妲己 笑,名曰炮格【gé】之【zhī】刑。”
《隋【suí】书·刑法【fǎ】志【zhì】》:“若 紂 能遵 成汤,不造炮格,设刑兼礼【lǐ】,守【shǒu】位依【yī】仁,则 西伯 敛轡,化为【wéi】田叟。”

⒊  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。

清 孔尚任 《桃花【huā】扇·归【guī】山》:“俺正【zhèng】要【yào】省【shěng】约法,画狱牢,那知【zhī】他铸【zhù】刑书,加炮【pào】烙。”
清 蒲【pú】松龄 《聊斋志【zhì】异·二商》:“盗破扉【fēi】,执 大商 及妇,炮烙之。”
鲁迅 《彷徨·祝福【fú】》:“她像【xiàng】是受了炮烙似【sì】的缩手【shǒu】,脸色同时变作灰黑【hēi】。”

⒋  用以比喻难以忍受的痛苦。

宋 苏【sū】辙 《历代【dài】论【lùn】·孙仲谋》:“吴 越 之民【mín】陷于炮烙之地,国随以【yǐ】亡。”

⒌  古代烤肉用的铜格。

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紂 为肉圃,设炮烙,登糟丘,临酒池。”
俞【yú】樾 《诸子【zǐ】平【píng】议【yì】·韩【hán】非子》:“盖为铜格,布火其下,欲食者於肉圃取肉,置格上炮【pào】而食之【zhī】也。”
殷纣王【wáng】 所造【zào】刑【xíng】具。铜柱上【shàng】涂【tú】油脂,下烧炭火,令人行柱上,堕炭火而死。后【hòu】亦泛指酷【kù】刑。 清 王韬【tāo】 《瓮牖馀谈·张继庚小传》:“於【yú】是【shì】贼悮杀其党百数【shù】十人, 炳垣 卒以砲烙死。”

国语辞典

炮烙[ páo luò ]

⒈  古代一【yī】种刑法。用烧【shāo】红的铁器【qì】灼烫身体的【de】酷刑。也作【zuò】「炮格」。

《荀子·议兵》:「纣刳比干,囚箕子,为炮烙刑。」
《韩非子·喻老》:「纣为肉圃,设炮烙,登糟邱,临酒池。」

英语the hot pillar (ancient Chinese torture instrument)​

法语le pilier chaud (ancien instrument de torture chinois)​

分字解释


※ "炮烙"的意思解释、炮烙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