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义


拼音lǐ yì
注音ㄌ一ˇ 一ˋ

繁体禮義

礼义

词语解释

礼义[ lǐ yì ]

⒈  奴隶社会和封建【jiàn】社会【huì】的【de】等级制度,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【jiē】仪式即为礼【lǐ】,合于这【zhè】些的做法即【jí】为义。

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
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;

引证解释

⒈  礼法道义。礼,谓人所履;义,谓事之宜。

《诗·卫风·氓序》:“礼义消亡,淫风大行。”
《礼记·冠义【yì】》:“凡人【rén】之所以为【wéi】人者,礼义也。礼义之始,在於【yú】正容体【tǐ】,齐颜色,顺辞令。容体正,颜色齐【qí】,辞【cí】令顺,而后【hòu】礼义备。”
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至【zhì】 文帝 时, 贾谊 以为 汉 承 秦 之败【bài】俗,废礼义,捐廉耻。”
宋【sòng】 王【wáng】安【ān】石 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而朝【cháo】廷尝奬【jiǎng】之以礼义者,晚节【jiē】末路,往往怵而为姦。”
清 魏源 《圣武【wǔ】记》卷六:“有国家者,礼【lǐ】义以为【wéi】防,城郭【guō】甲兵以为固。”

⒉  同“礼仪”。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是故先王本之情性,稽之度数,制之礼义。”
按《汉书·礼【lǐ】乐【lè】志》作“制之礼仪”。 汉 贾谊【yì】 《新书·胎教【jiāo】》:“然后,为王太子【zǐ】悬弧【hú】之【zhī】礼义。”
卢文弨 校注:“义,读为仪。”
《汉【hàn】书·陆贾传》:“於【yú】是 佗 迺蹶然起坐,谢 贾 曰【yuē】:‘居【jū】蛮夷中久,殊失礼义【yì】。’”

国语辞典

礼义[ lǐ yì ]

⒈  礼法道义。

《诗经·卫风·氓·序》:「礼义消亡,淫风大行。」
《管子·版法》:「必顺于礼义,故不礼不胜天下。」

⒉  礼仪,礼节仪式。

《诗经·周南【nán】·关雎序【xù】》:「故变风发乎情,止乎礼义。发乎情【qíng】,民之性也【yě】;止乎礼义【yì】,先王之【zhī】泽也。」
《西游记·第三〇回》:「唐僧乃上邦人物,必知礼义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礼义"的意思解释、礼义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“民无廉【lián】耻,不可治也。非【fēi】修礼【lǐ】义,廉耻不【bú】立。民不知礼【lǐ】义,法弗【fú】能正也。”引。

2.一百零八、礼义法度者,应时而变者也。

3.只是【shì】,倭仁不懂得政治制度为【wéi】何事【shì】,依然尊【zūn】奉古圣【shèng】先贤的礼【lǐ】义人心的说教,不【bú】足为训【xùn】。

4.学【xué】之经莫速乎好其人【rén】隆礼次之。经途经好其【qí】人爱戴教【jiāo】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【men】求教。隆【lóng】礼【lǐ】尊【zūn】崇礼义。

5.沿【yán】袭优良家风,世代和【hé】睦相处【chù】“久伯崇尚守【shǒu】,世大乐雍熙,有缘生贵子,积累【lèi】造洪基,礼【lǐ】义传先【xiān】盛,忠清裕后绵……”这【zhè】是徐氏族【zú】谱上【shàng】记载之世系【xì】。

6.我们国家一向坚【jiān】持原则,讲求信【xìn】用,平等待人【rén】,历【lì】来被誉为礼【lǐ】义之邦。

7.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,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。

8.什么?做人要讲究【jiū】礼义【yì】廉【lián】耻,还要忠孝两全【quán】?要【yào】有诚信有道义【yì】,还要【yào】善于奉献于众【zhòng】人,护卫国家,忠诚于家庭?做人也未【wèi】免忒麻烦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