èwàn

扼腕


拼音è wàn
注音ㄜˋ ㄨㄢˋ
词性动词

扼腕

词语解释

扼腕[ è wàn ]

⒈  自己以一手握持另【lìng】一手【shǒu】腕部。形容【róng】思【sī】虑、愤怒、激动等心理活动。

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。——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
安能屈【qū】豪杰【jié】之流,扼腕墓道,发其志士【shì】之悲哉?——明【míng】·张溥《五人墓【mù】碑记》

wring one's wrists in sorrow or despair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扼【è】捥”。用【yòng】一只【zhī】手握住另一只手腕、表【biǎo】示振奋、惋惜、愤慨等情绪。

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樊於【yú】期 偏袒扼腕而【ér】进曰:‘此臣之日【rì】夜切齿【chǐ】腐心,乃今【jīn】得闻教!’”
《韩非子·守道》:“人【rén】臣垂拱於【yú】金城之内,而无扼捥聚脣【chún】嗟唶【jiè】之祸。”
宋 陆游【yóu】 《<傅给事外【wài】制集>序【xù】》:“每言虏,言畔臣【chén】,必愤然扼腕裂眥,有【yǒu】不与俱生之【zhī】意。”
清 薛福成 《后乐园记》:“抚时扼捥,壎唱篪和,其音如贯。”
柯【kē】灵【líng】 《香雪海·文苑絮语【yǔ】》:“凄【qī】凉的诗篇【piān】,像田间可爱的野花遭【zāo】到风雨摧残一样令人扼腕,叹息【xī】。”

国语辞典

扼腕[ è wàn ]

⒈  用【yòng】手握【wò】腕,以表示内心的情绪:(1)​ 失意【yì】的样【yàng】子【zǐ】。(2)​ 愤怒的【de】样子。(3)​ 表示得意、振奋。唐·白【bái】行简(4)​ 表示同情与叹息。也作「搤腕【wàn】」。

《醉醒【xǐng】石·第一四回》:「故寒窗扼腕,静舍【shě】悲歌,便【biàn】做出三【sān】上书,几叩门根柢。」
《战【zhàn】国策·燕策三》:「樊於期【qī】偏袒扼腕而进曰:『此臣【chén】之【zhī】日夜【yè】切齿拊【fǔ】心也,乃今【jīn】得【dé】闻教。』」
《李娃传》:「扼腕顿颡而登,乃歌『白马』之词。」
《文明小史【shǐ】·第四一回【huí】》:「人家知道他于这个小儿子钟爱特【tè】甚,见了【le】面都【dōu】著【zhe】实代为扼腕【wàn】。」

英语to wring one's hands (literally wring one's wrists)​

分字解释


※ "扼腕"的意思解释、扼腕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, 他革命壮志未酬,竟先我们而去,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。

2.贫道【dào】急忙赶来,希望能阻【zǔ】止同归于尽的结局,但沿途要躲避罗睺的探察【chá】和阻挠,误了不少时间,结果还【hái】是晚【wǎn】了一步【bù】,差【chà】点三族同灭,真【zhēn】是令【lìng】人【rén】扼腕长叹!

3.糯【nuò】米团子咽下半只糕【gāo】,了嘴【zuǐ】角,甚沉重与【yǔ】扇子兄【xiōng】扼腕道:“能将【jiāng】我阿爹【diē】引得生一场气,你也是个人才【cái】,就此别过【guò】,保重!”。唐七【qī】公【gōng】子

4.大家【jiā】在【zài】羡慕不已的【de】同时,也不禁【jìn】扼腕长叹:竟然还有【yǒu】这【zhè】样【yàng】的答案!具体的【de】谜面,栾明已经忘记,不过【guò】那些【xiē】在谜底揭晓之际,搓手顿足的懊悔脸孔却记忆犹新。

5.追悼会的挽联如此描述【shù】,“李广未封【fēng】人扼【è】腕,晨【chén】星陨落地含【hán】悲”,令人【rén】动容。

6.他牺牲得那么壮烈,让大家扼腕叹息。

7.太后便【biàn】将前因后果【guǒ】说【shuō】与他听了,只听得轩辕晨曦【xī】扼腕【wàn】长叹:“想不到【dào】紫【zǐ】月身世如此可怜,儿子更【gèng】要好好待【dài】她。

8., 秦川直听得义愤填膺,扼腕抵掌【zhǎng】,咬牙【yá】道【dào】:“这帮【bāng】人也太【tài】灭【miè】绝人性了【le】!”。

9.如【rú】果生【shēng】命是一次旅行,聪慧【huì】而机【jī】敏的人【rén】们啊【ā】,请【qǐng】别【bié】为旅行的长短而忧伤扼腕,背上你的【de】行【háng】囊,带【dài】上你的信仰,用你的才智装点你的生命之旅,用【yòng】你的坚持,走完那【nà】生命征【zhēng】程……

10.檀渊之盟,始有【yǒu】中国赐给蛮夷岁币一说,靖康【kāng】之【zhī】后,更有【yǒu】中原王朝称臣称侄以致杀功【gōng】臣求和的【de】先例,种种耻辱,千【qiān】年之下【xià】,仍【réng】让人【rén】扼腕长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