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àng

抗议


拼音kàng yì
注音ㄎㄤˋ 一ˋ

繁体抗議
词性动词


抗议

词语解释

抗议[ kàng yì ]

⒈  对某人、某国、某单位的言论、行为或措施表示强烈反对。

抗议书。

protest;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持论正直,对错误意见表示反对。

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:“﹝ 董【dǒng】卓【zhuó】 ﹞大会百官於朝堂,议欲废立,羣僚无敢言, 植 独抗议不同。”
唐 陈子昂【áng】 《谏灵驾入京书》:“然【rán】后【hòu】危言正色【sè】,抗议直辞。赴汤鑊而不迴,至诛夷【yí】而无【wú】悔。”
《旧唐书·陈子昂传》作“抗义”。 宋 曾巩 《祭【jì】欧阳少师文》:“諫垣抗【kàng】议,气震回遹【yù】。鼓【gǔ】行无前【qián】,跋疐【dì】非恤。”

⒉  今用以指对他方的言论或行动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。

杨沫 《青【qīng】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这个拱手把 东北 让给帝国主义的【de】卖国【guó】计【jì】划,更加【jiā】激怒了全国人民,于是,工人【rén】罢【bà】工【gōng】,学生罢课【kè】,并【bìng】且【qiě】纷纷跑向 南京 去提出【chū】抗【kàng】议。”

⒊  进言;献议。

《旧唐书·裴耀卿传》:“李怀【huái】光 以 河中 叛,朝廷欲以含垢【gòu】为意, 佶 抗议请讨【tǎo】。上【shàng】深器之,前席【xí】慰【wèi】勉。”
清 钱谦益 《董【dǒng】应举》:“属当烽【fēng】火震惊之时,遂能奋身而抗议。”
康有为 《感事》诗:“上帝清明閶闔开,纷紜抗议上云台。”

⒋  犹高论。见解高远的议论。

清 冯桂【guì】芬 《<校邠庐【lú】抗议>自序》:“名之曰‘抗议’,即位【wèi】卑言高【gāo】之意。”

国语辞典

抗议[ kàng yì ]

⒈  对他方的意见或措施作反对的表示。

《后汉书·卷六四·卢植传》:「群僚无敢言,植独抗议不同。」

反对

遵命

⒉  持论正直。

《后汉书·卷四三·何【hé】敞传·论曰》:「乐、何之徒【tú】抗议柱下,故【gù】能挟幼主【zhǔ】之断,勦【jiǎo】奸回之偪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抗议"的意思解释、抗议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, 余震不断,受灾老【lǎo】百姓有的泪流满面哀【āi】号【hào】不已【yǐ】,有的正在【zài】组织【zhī】人员游行抗议,还有一些分裂分子在四处游行。

2.我国政府发表声明,对某国政府干涉我国内政表示强烈抗议。

3.由于地【dì】方政府【fǔ】强征农田进行开发,并中饱【bǎo】私囊的【de】行为引发越来越多农民抗议,党正【zhèng】日【rì】渐不【bú】得人【rén】心。

4.对于一个过来人,我已【yǐ】经忍受【shòu】过【guò】工【gōng】厂那种非人的生存状态,对那【nà】些抗【kàng】议的【de】工人感同【tóng】身受。

5.这篇9-22发表的文章【zhāng】宣称英国【guó】实施了“人海【hǎi】战【zhàn】术”跟“皮下注射”,意图用【yòng】某些信息、计划【huá】潜【qián】移默化伊【yī】朗群【qún】众,并分三个阶段推【tuī】进【jìn】,在最【zuì】后一个阶段,有【yǒu】55名英国记者在伊【yī】朗扮演街头抗议与【yǔ】暴乱的代言人角色。

6., 带着【zhe】焦虑上路【lù】,本【běn】就【jiù】是一个错误,无限的埋怨与抗议使我无法集中注【zhù】意力【lì】,连走路也抬不起头【tóu】,行人们在【zài】我的眼中就是一个【gè】匆【cōng】匆而过的身【shēn】影,模糊不清。

7.20日,在尼日【rì】利亚城【chéng】市扎里【lǐ】亚又爆发反美示威,示威者走【zǒu】上街头,抗议美国电【diàn】影《穆斯林的无【wú】知》丑化伊斯兰教【jiāo】先知,要【yào】求【qiú】制裁电影制作人【rén】。

8.印度尼西【xī】亚*裁【cái】者苏哈托在位31年,直到【dào】1998年的群【qún】众抗议【yì】导致其政治【zhì】覆灭。

9.一个双颊红润的【de】年轻哨兵一言不发【fā】地把上了刺【cì】刀的步枪,横在他【tā】胸前【qián】,充【chōng】耳不闻他【tā】气急败坏【huài】地用俄【é】语提出的抗【kàng】议。

10.工【gōng】人代表愤怒地离场抗【kàng】议【yì】。工人【rén】代表【biǎo】表示,无法达成共识是因为【wéi】资方无【wú】诚意。